罐 專訪|李政勇:好的藝術不會寂寞 台北安卓藝術十周年
安卓藝術負責人李政勇
姜盈謙/台北專訪
安卓藝術/圖片提供
一間畫廊該用多少時間形塑品牌平台?三年、五年還是十年?
去年12月14日台北安卓藝術推出石晉華個展【向大師致敬】,為畫廊成立十周年拉開序幕。「不僅是回顧畫廊初心,也是重新檢視畫廊當前的階段。」李政勇說道。
由藝術家石晉華歷經兩年籌備,藉由研究歷史經典大師的創作,從藝壇大師林布蘭、馬內、賈柯梅蒂、杜象、樂聖貝多芬、文學家蘇軾和卡謬,對藝術創作、內容形式產生的不同觀點,連結對跨文化生命所面臨的共同處境提出疑問,發展出鉛筆、油彩、影像和立體等十多組創作。
步入展廳,映入眼簾的即是一件掛於牆面的木板裝置,上面矗立一個顏料錫管捏塑的人形,以跪姿伏地,像殉道者詰問生命的無常與存在的意義,又像是堅守藝術價值的信徒。
【向大師致敬】現場
2010年成立的安卓藝術,前三年為提供藏家諮詢的顧問型公司,因緣際會進駐新生南路上的老樓房,轉往空間式的畫廊經營;成立五年後積極參與國內外博覽會,隨著2016年喬遷至現今空間,更穩紮穩打地建構畫廊的國際格局,隔年首度於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亞洲視野」展區舉辦石晉華個展,並在2020年進階至香港巴塞爾展會主展區「藝廊薈萃」。(註:原定3月19至21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巴塞爾展會,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爆發已取消)。畫廊看似輕巧、華麗的每個階段轉身,不僅是負責人李政勇及團隊全力以赴的熱情和投入,更來自一路積累的死忠藏家及藝術家群支持。
李政勇(左)與石晉華(右)
《亞洲藝術新聞》:安卓藝術最早成立初始是顧問型公司,而後轉向畫廊的經營模式。您是怎麼規劃公司的不同階段?
李政勇:
我在藝術產業的第一份工作,是為私人美術館建構館內藏品,兩年後我也踏入收藏。我當時發現藏家的選擇很有限,只有拍賣及畫廊兩個系統,而當代板塊又缺乏保障,我認為整個生態並不健康,便想透過專業顧問的角度來協助藏家,這是我最初創立公司的目標,原本沒有打算經營藝術家,但計劃趕不上變化。
在經營的第二年,一位跟我很好的藏家朋友提供「新生16空間」給我,成為安卓蛻變為畫廊的開始。前三年的運營最為辛苦,但因為我有很清楚的方向和目標,因此一直照自己的節奏前進。由於沒有畫廊的經驗,我是一邊與藏家溝通、討論,並參考同業的經營模式及行規,制定一套畫廊流程標準。我不太會去搶熱門的藝術家,而是挖掘尚未被關注、但具有潛質的藝術家,慢慢經營他們。
成立第三至五年後,一開始產生興趣但不斷觀望的藏家,便進一步接觸我們。五周年是安卓重要的轉折點,越來越多藝術家加入安卓,而我也開始參與國內、外藝博會。
從2012年台北藝術博覽會的最小展位,每年逐漸擴增,也讓藏家感受到我們的成長。2015年我們正式參加Photofairs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和義大利的Artissima,在上海我們只展一件石晉華的觀念性創作,雖然未成功銷售,卻讓巴塞爾亞洲總監黃雅君關注到石晉華––其實我們從2014年即以石晉華的創作申請香港巴塞爾,但一直在等待名單上。當時只是想博覽會對我們畫廊不熟悉,因此每年還是只投石晉華,加深評選委員會的印象,直到2017年才正式入選「亞洲視野」。
安卓藝術五周年特展【ReVision1】(上圖)及【ReVision2】(下圖)現場
《亞洲藝術新聞》:自畫廊創始至今,您認為達成了哪些預設目標?
李政勇:
我認為安卓過去十年都已達到原先設定的目標,甚至有些表現超出預期。針對藝術顧問,我們服務的案子共有四個,其中幫一位陳醫師藏家規劃的專案是執行最徹底和成功,並於兩年前完成收藏網站的架設,具體化呈現安卓所談的嚴肅收藏的意義和成果。
事實上,我認為臺灣優秀畫廊和藝術家能發揮盡致的狀態和表現,最終都受制於臺灣這塊土壤的框架。我們很難在臺灣或台北的立足點上,發下成為紐約、倫敦頂尖畫廊的豪語。當初成立的一個目標是五年內進軍香港巴塞爾,我們也如願進入「藝廊薈萃」,但我們的最終理想不僅於此,國際藝博會只是檢驗畫廊受世界廣泛認可的第一步,我們也希望有朝一日旗下藝術家能進入威尼斯雙年展或大型美術機構。十年無論在畫廊營運、藝術家市場及學術表現,我相信安卓皆有可以拿出來給外界檢視的成績。
2017年首度參與香港巴塞爾的安卓藝術,帶來臺灣行為藝術家石晉華的作品同名個展【行路一百公里】。
《亞洲藝術新聞》:您有遭遇過什麼樣的挫折,又是如何迎刃而解?
李政勇:
在遷來現在空間的第一年,發現我一年賣出100多件藝術品,覺得不可置信。但同時我開始對自己的事業產生疑問,我是否還是在做藝術呢?還是單純賣畫維生?我知道商業是維持畫廊運營的基本條件,但我創立畫廊的目的,是因為對藝術家、收藏家,甚至是產業生態,有希望實踐的某個理想,那個信仰和價值對我很重要。幸好我迷失的狀態沒有停留太久,就像藝術家的核心是創作,銷售是輔助的過程。
藝術這條道路沒有盡頭和邊際,若沒有熱情會有挫折和無力感,有熱情就會努力跨過障礙(當然,還需要有足夠清晰的頭腦)。
《亞洲藝術新聞》:您心目中有欣賞或希望傚仿的前輩嗎?
李政勇:
在我所知的人物中,最欣賞的還是紐約傳奇畫商卡斯特里(Leo Castelli, 1907-1999),他經手過的藝術家,定義了美國50-80年代的藝術史,他對藝術的品味和判斷精準度至今難有人可比擬。另外一位瑞士藏家貝爾勒(Ernst Beyeler, 1921-2010),則是收藏型畫廊的典範,但他們都是生於得天獨厚的藝術黃金年代。如果卡斯特里繼續留在義大利就無法獲得這樣的成就,這是屬於時代和文化土壤的框架。這回到我前面所提,臺灣畫廊無法從自身的資源和框架,發展成為西方國際大畫廊一樣的規模,除非完全跳脫至另個地域。
2018年Art Basel HK「藝聚空間」,安卓藝術攜來的日本藝術家大卷伸嗣〈臨界之氣—時空〉,透過程式計算,讓布幔富有韻律感的起伏飄動,打造出富有禪意的冥想空間,這件作品造成瘋狂搶拍。
《亞洲藝術新聞》:即使在高度全球化交流的情況下,您認為臺灣畫廊也很難彌補和西方畫廊的差距嗎?
李政勇:
難,博覽會是反應全球化訊息傳遞便捷的狀態,但是前去博覽會的藏家遠不如畫廊於本地累積的藏家群一樣忠誠,博覽會也不能補足藏家與畫廊主之間的交流連結,全球化的影響對大畫廊更為有利,而且行銷的力度也更大,這是資本主義生態的現實,而這種起點的不平等,我認為會越來越嚴重。身為亞洲的中小型畫廊,我們會慎選參加有價值的博覽會,我不認為能獨立於這個系統之外,否則在商業上無法生存。
《亞洲藝術新聞》:那麼安卓藝術目前如何規劃國內與海外活動?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您認為臺灣畫廊該具備什麼樣的營運模式?
李政勇:
在臺灣每年至少會有八檔展出,除了畫廊空間,也有一至兩檔於美術館,博覽會目前只參與台北當代。國外部份,每年會參與三場涵蓋亞洲和西方的優質藝博會,以及不定期的一檔國外畫廊合作交流展。主要有七成比例在臺灣活動,三成在海外。
全球化的時代,當然必須具備國際接軌的雄厚平台資源,但我想最重要的還是藝術家和藝術品味,其次是畫廊營運需要的資金和人脈、策略和行銷等…以安卓來說,常常有些作品在展覽推出時未被收藏,往往是在展後才受藏家購藏,我始終相信好的藝術不會寂寞,只要價格不偏離市場的定位太多。
《亞洲藝術新聞》:新一年度畫廊將有哪些計劃?
李政勇:
為了慶祝十周年,我們今年有一系列的策畫性聯展。基於回顧十年來不變的初心,我們在去年12月選擇了安卓首位正式代理的藝術家石晉華,作為揭開十周年活動的序幕,重新回到原點來投射和檢視畫廊累積的成果。
從農曆年後一直到2020年的9月,我們將會推出【造夢者】、【幻象‧現實】和【繁‧花‧聖‧艷】三場畫廊策劃的主題式群展,脈絡地呈現安卓藝術從顧問公司到畫廊經營一路走來的觀點。
【造夢者】匯聚安卓從藝術顧問時期到畫廊經營的成果,半數作品借展自長期與安卓合作的重要藏家,另一半則是安卓十年來的部分收藏精華,包含Antonio Garcia Lopez、Anselm Kiefer、Anri Sala、孫遜、于吉等。取名「造夢者」,代表無論是藝術家、收藏家或畫廊本身,都是追逐夢想,實踐一場探險的旅程。(展覽已從2月8日開展,將持續至2月27日)
Antonio Garcia Lopez〈半兔〉
鉛筆、紙 25 x 36.5 cm 1972
【幻象‧現實】側重長年關注東方美學和語言創新的創作者,參展藝術家包括:蘇旺伸、黨若洪、傅饒、秦一峰、鄔一名、史金淞、于吉、Hanna Pettyjohn、Syaiful Garibaldi和Victor Balanon。
陳彧君〈502房間 No.150106〉
布面丙烯、老木板 147 x 121 cm 2015
Nona Garcia〈仙境頌〉
油彩、畫布 122 x 145 cm 2007
【繁‧花‧聖‧艷】則聚焦臺灣和菲律賓兩地跨世代的傑出女性藝術家楊世芝、謝鴻均、劉文瑄、劉鳳鴒,以及菲律賓的Patricia Eustaquio、Marina Cruz、Jem Magbanua等,於初春與盛夏以兩次展覽來闡述亞洲思維的東方美學,和臺菲女性藝術家的陰性美學。
另外,2020年4月中旬安卓藝術亦將推出備受市場關注的菲律賓年輕藝術家Buen Calubayan 在臺灣的首場個展;6至7月則帶來李明則於安卓的首次個展,將呈現藝術家繼2009年高美館個展後的全新作品。9月安卓藝術與關渡美術館再次攜手合作,推出十周年活動的最後一場重頭戲:大卷伸嗣的最新個展,這將是大卷伸嗣在臺灣首場美術館大型個展。
大卷伸嗣〈山·月〉
裝置 2013
〈無限的萃取方式〉(山)
花布、石頭 68 x 66 x 34 cm
〈迴響:水晶計畫〉(月)
修正液、色粉、和紙、FRP 直徑150 x H18.5 cm
《亞洲藝術新聞》:安卓藝術的下一個十年會是怎麼樣?又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思維?
李政勇:
安卓這十年對藝術的理念一直很清楚也很堅持,因此一路走來的成果都符合我們的預期。下一個十年,除了持續參與博覽會,畫廊也會加重與學術的合作,讓藝術家能在整個亞洲當代藝術的版圖上,持續地成長和被重要的專業美術機構、策展人被看見。請大家拭目以待吧!
【造夢者】展覽現場
《CANS藝術聞》+《亞洲藝術聞》
2020 / 02
近期報導
今日藝術書推薦
【藤田嗣治於瘋狂年代的創作】展覽圖錄
微信製作、推送、咨詢服務
請洽罐子小秘書